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基本规范
1. 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560302
2. 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
3. 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3年,修业年限3-5年。
第二部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 行业背景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国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大大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程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员工的操作环境,降低了原材料消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内比较大的企业有东方电气、ABB、西电、上海电气、正泰、西门子、南瑞继保、施耐德电气、特变、大全,这些企业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电气品牌。
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控制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及生产线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毕业生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向着智能方向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生活和国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电气产品,我们就不能看到电视,更不会接触到高科技的产品;如果没有电及电气设备,我们的交通线路,通讯线路,照明设备,生产工厂就会停滞。那时人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所以电气产品不管是对我们生活还是工业生产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在这些领域里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 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
从职场行情看,制造业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重点发展领域人才的需求特点是:高层次研发人才需求呈现旺势;高级技能型工人需求量大,生产岗位需求数量排在第二位,仅此于科技活动岗位,具有一线操作和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工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复合型、实用型、经验型人才是需求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两个领域都呈现出需求人才趋于年轻化,对复合型、应用型、经验型、高技能操作型和维修型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对用工信息的收集整理,通过劳动信息网点的建立及用工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信息反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仍为目前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数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为代之的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加工企业,而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电气自动化人才。目前企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为本科和高职,主要从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自动控制系统生产、安装及技术改造;电气设备、自动化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工作。而对高职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急需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这就非常迫切的需要专门培养学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补充社会对其的需求。
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正是培养既有实践技能又有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施一流,实习实训基地配套设施完善。该专业技术先进,紧密结合社会要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企业发展同步。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工作环境好,多年来一直被人才市场列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第三部分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
1. 职业面向
主要职业类别:电气工程技术人员(2-02-14)、电力工程技术人员(2-02-15)
主要岗位类别: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自动控制系统生产、安装及技术改造;电气设备、自动化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 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 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装备 制造大类 (56) |
自动化类 (5603) |
通用设备制造业(34) 专用设备制造业(35) 电气机械和器材 制造业(38) |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2-02-14)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2-02-15)
|
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 自动控制系统生产、安装及技术改造 电气设备、自动化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 |
特种电工作业证书 维修电工高级工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 设计师 |
2. 岗位能力分析
表3-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序号 |
岗位名称 |
岗位类别 |
岗位描述 |
职业能力要求 |
初始岗位 |
发展岗位 |
1 |
机电设备安装、电气系统集成员 |
√ |
|
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电气系统集成工作 |
能够识读和绘制各类电气原理与电气线路图、机械结构图;熟悉具备系统部署及软硬件系统集成施工、调试、运维和故障检修。 |
2 |
生产线测试维修员 |
√ |
|
从事生产线测试与维修工作 |
具备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具备专业的机械设备安装、维修以及保养知识,具备熟练的设备维修及保养操作技能; 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
电气产品制造、元器件装配员 |
√ |
|
从事电气产品制造、元器件装配 |
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能看懂电气原理图,电气装配图,具备产品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
4 |
企业维修电工 |
√ |
|
从事企业用电气设备管理工作 |
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具备设备维修、维护能力,有特种高/低压电工作业证。 |
5 |
电气设备维修员 |
√ |
|
从事电气设备维修工作 |
具备熟练的电工操作技术,有特种高/低压电工作业证。 |
6 |
电气设备操作员 |
√ |
|
从事电气设备操作工作 |
熟悉本专业设备原理、参数、操作以及维护,掌握电气一、二次系统及接线,掌握电气系统运行调试及排故,有特种高/低压电工作业证。 |
7 |
设备调试技术人员 |
|
√ |
从事设备调试工作 |
具备扎实专业技术能力,熟悉本专业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性能。 |
8 |
生产线设备规划员 |
|
√ |
从事生产线设备规划工作 |
具备扎实专业技术能力,了解产品的特性,熟悉产品的制作流程。 |
9 |
生产协调管理员 |
|
√ |
从事生产协调管理工作 |
具备扎实专业技术能力,熟悉办公软件和设备,具有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0 |
生产工艺员 |
|
√ |
从事产品设计工作 |
具备扎实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
3.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表3-2 职业资格证书表
序号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或职业资格证书) |
颁证单位 |
等级 |
备注 |
1 |
特种低压电工作证书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上岗证 |
可选 |
2 |
维修电工中级证书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中级 |
可选 |
3 |
维修电工高级证书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高级 |
可选 |
4.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生产、安装、调试、运维、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 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德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5.1 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运动技能或爱好;
(4)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善于与人沟通,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6)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5.2 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
(4)掌握电气绘图的基本方法;
(5)掌握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电机电器等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
(6)掌握常用电气仪表和常规电控设备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7) 掌握PLC工作原理,熟悉PLC电源、CPU、 I/0等硬件模块,熟悉典型PLC控制系统架构;
(8)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
(9)掌握安全用电和现场配电的知识;
(10)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3 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够撰写符合规范要求的技术报告、项目报告等本专业领域技术文档;
(4)能够识读和绘制各类电气原理与电气线路图、机械结构图;
(5)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
(6)能够进行低压电气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安装与调试;
(7)能够进行PLC硬件装配和软件编程,能够进行一般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检修;
(8)具有简单生产现场配电施工能力;
(9)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10)具有创新创业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实践应用能力。
6.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知识分散,技能整合”专业,根据对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和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特点,结合国家维修电工及特种电工职业标准和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要求,构建了基于“双元合作、协同育人”的“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人为本”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如下:
(1)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双线并行,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以“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人为本”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将具有鲜明的特色: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横向上构成融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三个模块结构——知识、能力和素质;纵向上以三个模块构成四个阶梯——重技能、宽口径、活模块、人为本,各个模块或阶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与衔接。模块化结构实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分类,同时结合学生学分制管理的要求设置必修、选修课程分类,使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前提下进行个性培养,以便于学分制的实施。
(2)本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三层”,分别在3个学期从低到高递进式完成培养目标,第一学年技能培养目标为基本技能,第二学年技能培养目标为专项技能,第三学年完成个性化职业方向拓展和综合技能顶岗实习。
第四部分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结构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和培养规格要求,确定课程体系结构为公共基础课程加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国家安全教育、入学教育、安全生产管理、公益劳动、信息技术、高等数学基础、实用英语、体育、军事理论课、军训、就业与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
(2)专业核心课程
包括变频技术及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自动控制系统、PLC应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供配电技术等。
(3)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英语等。
2.教学进程表
表4-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
学期 |
教学周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内容 |
时间 |
内容 |
时间 |
内容 |
时间 |
秋季学期 |
1 |
军训 |
2周 |
课堂教学 |
10周 |
跟岗实习 |
18周 |
2 |
3 |
入学教育 |
0.5周 |
4 |
课堂教学 |
13周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考试 |
1周 |
12 |
自动控制系统实训 |
1周 |
13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 |
2周 |
14 |
15 |
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 |
1周 |
16 |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 |
2周 |
17 |
考试 |
1周 |
18 |
专业认知实训 |
1周 |
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 |
2周 |
19 |
机械制图实训 |
1周 |
20-26
|
寒假 |
7周 |
寒假 |
7周 |
寒假 |
7周 |
春季学期 |
27 |
课堂教学 |
12周 |
课堂教学 |
11周 |
顶岗实习 |
15周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考试 |
1周 |
40 |
考试 |
1周 |
公益劳动 |
1周 |
41 |
电子与电子技术实训 |
2周 |
供配电技术实训 |
2周 |
42 |
43 |
电机与拖动实训 |
2周 |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 |
2周 |
毕业教育 |
1周 |
44 |
|
|
45 |
C语言实训 |
2周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
2周 |
46 |
47-52 |
暑假 |
6周 |
暑假 |
6周 |
总计 |
|
52 |
|
52 |
|
43 |
3.专业教学计划
表4-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序 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理论学时 或实践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48 |
4 |
3 |
考查 |
理论+课外实践 (40+8) |
2 |
形式与政策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16 |
4 |
1 |
考查 |
理论 |
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32 |
2 |
2 |
考查 |
理论+课外实践 (24+8) |
4 |
军事理论课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32 |
4 |
2 |
考查 |
理论 |
5 |
军训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6 |
体育1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32 |
2 |
2 |
考查 |
理论 |
7 |
实用英语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56 |
4 |
3.5 |
考试 |
理论 |
8 |
高等数学基础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56 |
4 |
3.5 |
考试 |
理论 |
9 |
国家安全教育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16 |
2 |
1 |
考查 |
理论 |
10 |
入学教育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0.5周 |
10 |
0.5 |
考查 |
实践 |
11 |
机械制图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课 |
56 |
4 |
3.5 |
考试 |
理论 |
12 |
考试周 |
|
|
1周 |
|
|
|
|
13 |
专业认识实习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1周 |
20 |
1 |
考查 |
实践 |
14 |
机械制图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1周 |
20 |
1 |
考查 |
实践 |
第一学期小计 (理论教学周数13周) |
|
|
理论328学时 |
30 |
26 |
|
|
实践4.5周 |
1 |
体育2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32 |
2 |
2 |
考查 |
理论 |
2 |
信息技术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56 |
4 |
3.5 |
考查 |
理论 |
3 |
安全生产管理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32 |
4 |
2 |
考查 |
理论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64 |
4 |
4 |
考查 |
理论+课外实践 (48+16) |
5 |
电机与拖动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课 |
48 |
4 |
3 |
考试 |
理论 |
6 |
电工电子技术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课 |
56 |
4 |
3.5 |
考试 |
理论 |
7 |
C语言程序设计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课 |
48 |
4 |
3 |
考查 |
理论 |
8 |
考试周 |
|
|
1周 |
|
|
|
|
9 |
电机与拖动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10 |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11 |
C语言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第二学期小计 (理论教学周数12周) |
|
|
理论320学时 |
26 |
27 |
|
|
实践6周 |
1 |
体育3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24 |
4 |
1.5 |
考查 |
理论 |
2 |
★电气控制与PLC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课 |
48 |
4 |
3 |
考试 |
理论 |
3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课 |
48 |
4 |
3 |
考试 |
理论 |
4 |
★自动控制系统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课 |
48 |
4 |
3 |
考试 |
理论 |
5 |
科技英语1 |
专业拓展课 |
限选课 |
32 |
4 |
2 |
考查 |
理论 (二选一) |
6 |
大数据基础 |
专业拓展课 |
限选课 |
32 |
4 |
2 |
考查 |
7 |
智能制造控制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限选课 |
48 |
4 |
3 |
考查 |
理论 (三选二) |
8 |
单片机应用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限选课 |
48 |
4 |
3 |
考查 |
9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
专业拓展课 |
限选课 |
48 |
4 |
3 |
考查 |
10 |
考试周 |
|
|
1周 |
|
|
|
|
11 |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12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13 |
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1周 |
20 |
1 |
考查 |
实践 |
14 |
自动控制系统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1周 |
20 |
1 |
考查 |
实践 |
15 |
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第三学期小计 (理论教学周数10周) |
|
|
理论296学时 |
28 |
26.5 |
|
|
实践8周 |
1 |
体育4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24 |
4 |
1.5 |
考查 |
理论 |
2 |
★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课 |
40 |
4 |
2.5 |
考试 |
理论 |
3 |
★供配电技术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课 |
48 |
4 |
3 |
考试 |
理论 |
4 |
★变频器应用技术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课 |
32 |
4 |
2 |
考试 |
理论 |
5 |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
专业拓展课 |
限选课 |
40 |
4 |
2.5 |
考查 |
理论 (四选二)
|
6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限选课 |
40 |
4 |
2.5 |
考查 |
7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专业拓展课 |
限选课 |
40 |
4 |
2.5 |
考查 |
8 |
科技英语2 |
专业拓展课 |
限选课 |
40 |
4 |
2.5 |
考查 |
9 |
就业与创业指导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16 |
2 |
1 |
考查 |
理论 |
10 |
公益劳动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1周 |
20 |
1 |
考查 |
实践 |
11 |
考试周 |
|
|
1周 |
|
|
|
|
12 |
供配电技术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13 |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14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2周 |
20 |
2 |
考查 |
实践 |
15 |
创新学分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课 |
|
|
2 |
|
实践 |
第四学期小计 (理论教学周数11周) |
|
|
理论240学时 |
26 |
24 |
|
|
实践7周 |
1 |
跟岗实习 |
专业课 |
必修课 |
18周 |
20 |
18 |
考查 |
实践 |
第五学期小计 (理论教学周数0周) |
|
|
理论0学时 |
0 |
18 |
|
|
实践18周 |
1 |
顶岗实习 |
专业课 |
必修课 |
15周 |
25 |
15 |
考查 |
实践 |
2 |
毕业教育 |
专业课 |
必修课 |
1周 |
20 |
1 |
考查 |
实践 |
第六学期小计 (理论教学周数0周) |
|
|
理论0学时 |
0 |
16 |
考查 |
实践 |
实践16周 |
合计 |
1280学时+59.5周 |
毕业学分:143.5分 |
公共任选课 |
公选课3年内修满6学分 |
4.学时汇总及分配比例表
表4-3学时汇总及分配比例表
项目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时百分比(%) |
学分百分比(%) |
理论 |
实践 |
课 程 体 系 |
公共基础必修课 |
37 |
504 |
102 |
23.51 |
25.78 |
专业必修课 |
87.5 |
472 |
1195 |
64.69 |
60.98 |
专业限选课 |
13 |
208 |
0 |
11.80 |
9.06 |
公共任选课 |
6 |
96 |
0 |
4.18 |
合 计 |
143.5 |
2577 |
100 |
100 |
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
理论课程 |
73 |
1168 |
0 |
45.32 |
50.87 |
理论+实践课程 |
9 |
112 |
32 |
5.59 |
6.27 |
集中实践性课程 |
61.5 |
0 |
1265 |
49.09 |
42.86 |
合 计 |
143.5 |
1280 |
1297 |
100 |
100 |
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 |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1.01 |
5.专业核心课程基本要求
表4-4《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
电气控制与PLC |
学期 |
3 |
学时 |
48 |
职业能力要求: 1. 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低压电器元件和配线工具; 2. 能分析典型的电气控制线路图,并对电气故障进行诊断; 2.能够进行PLC硬件装配和软件编程; 3.能够进行一般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检修。 4.了解PLC技术的发展概况、技术动向和新的应用领域。 |
学习目标: 1. 熟悉常用低压电器,掌握其原理、特点、选用原则,熟练使用配线工具; 2. 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图的识图和绘图方法; 3.理解掌握PLC硬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掌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5.理解掌握PLC基本布尔指令; 6.理解一般PLC功能运算指令; 7.掌握PLC程序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使用方法 8.掌握常用生产机械PLC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
学习内容: 1.常用低压电器; 2.电气原理图的结构、绘制电气原理图的基本原则; 3.点动控制与长动控制、双向控制与互锁控制、顺序工作的联锁控制、多地点控制; 4.自动循环控制、时间继电器的应用、自主设计控制电路; 5.PLC的基本工作原理、西门子S7-1200 PLC的硬件结构; 6.博途软件的界面结构、基本操作、新项目创建方法; 7.硬件组态、信号模块与信号板的参数设置、CPU模块的参数设置; 8.TIA PORTAL编程软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程序编写与调试; 9.S7-1200系列PLC程序设计及指令系统; 10.S7-1200程序设计基础及基本指令功能; 11.梯形图的顺序功能图设计法。 |
表4-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学期 |
3 |
学时 |
48 |
职业能力要求: 1.传感器的识别能力; 2.传感器的检测能力; 3.传感器的电路调试能力。 |
学习目标: 1.了解传感器与智能检测的技术基础; 2.熟悉各类传感器的种类、结构和应用; 3. 熟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性能参数; 4. 学会根据电子线路使用及设计需要,合理的选用传感器; 5. 正确分析各种传感器控制线路的工作过程。 |
学习内容: 1. 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基础; 2. 电阻式传感器; 3. 电容式传感器; 4. 电感式传感器; 5.压电式传感器; 6. 热电式传感器; 7. 光电式传感器; 8. 霍尔传感器与其它磁敏传感器; 9. 波式传感器; 10. 数字式传感器; 11. 智能传感器; 12. 现代智能制造工业领域中的传感器; 13. 智慧未来与物联网; 14. 智能检测与虚拟仪器技术。 |
表4-6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
自动控制系统 |
学期 |
3 |
学时 |
48 |
职业能力要求: 1.具备对常用简单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测量与结果整理的能力; 2.具备简单不良系统性能上的改良的能力; 3.具备对直流调速系统的组装、运行、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
学习目标: 1.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 4.理解自动控制原理在实际自动控制系统中起到的作用; 5.熟练运用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的常用方法; 6.掌握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会处理简单的直流调速系统控制电路故障。 |
学习内容: 简单控制系统的认识与描述; 简单控制电路的数学模型; 典型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直流调速系统。
|
表4-7《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
工业网络与组态 |
学期 |
4 |
学时 |
40 |
职业能力要求: 1.了解上位机监控系统的概念、常见监控系统的开发过程和软件种类; 2.熟悉组态软件开发工程的一般流程。 3.掌握目前国内流行的组态软件的一般开发过程、变量的种类、图库管理器的使用、常用动画连接的使用、不同命令语言的功能、不同的数据记录方法。 |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组态软件,常用组态软件有哪些;熟悉组态软件可视化编程软件的特点和功能;掌握组态监控系统的构成; 2. 了解工程的概念;掌握组态软件一般使用的步骤和方法; 3.了解动画连接的含义;熟悉使用常见图素的动画连接设置;掌握图库管理器和画图工具的使用; 4.了解不同运行策略的执行条件;熟悉运行策略和脚本程序的使用方法;掌握循环策略、用户策略的使用方法; 5. 掌握实时趋势曲线、历史趋势曲线控件使用和设置方法;了解报表和曲线记录的区别;熟悉报表的使用方法; 6. 了解报警数据浏览的方法;熟悉报警构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报警数据的设置方法和过程; 7. 了解组态软件的工程应用;熟悉组态软件的资源配置方法;掌握组态软件的工程实用方法。 |
学习内容: 1.组态软件概述; 2.MCGS软件的基本使用; 3.图形动画与动画连接; 4. 运行策略的应用; 5. 曲线和报表的应用; 6. 报警的设置与实现; 7. 组态软件的应用实例。 |
表4-8 《供配电技术》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
供配电技术 |
学期 |
4 |
学时 |
40 |
职业能力要求: 1.了解电气主接线图的基本要求和用电企业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类型; 2.具有识读接线图的能力; 3.具有了解企业变配电所的设置及类型,并能按照企业变配电所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基本配电方式的能力。 |
学习目标: 1. 掌握工厂供电及电力电源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工厂变配电所及供配电设备功能和使用; 3. 了解工厂电力网络构成和特点等。 4. 掌握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以及供电系统中电能节约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
学习内容: 1. 认识供配电系统; 2. 供配电系统运行 3. 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 4. 短路电流计算 5. 变压器、互感器的运行及选择; 6. 高低压开关设备 7. 配电导线和电缆 8. 继电保护基本知识 9. 供配电系统保护; 10.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 11.变电站自动化 12.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 |
表4-9 《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
变频器应用技术 |
学期 |
3 |
学时 |
32 |
职业能力要求: 1.具备对变频器各种参数进行设定的能力; 2.具备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变频器的能力; 3.具有分析实际变频器控制系统、合作完成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编程和调试工作的能力; 4.具有对变频器控制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的能力; 5.具有使用适当的工具,按照工艺要求,根据电气安装图进行安装变频器的能力。 |
学习目标: 1. 了解变频器的发展及应用、组成原理的知识; 2. 掌握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及变频调速特点的相关知识; 3. 掌握变频器的功能及预置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4. 掌握变频器的外接电路与操作技能; 5. 掌握变频器的安装、调试的方法与技能。 |
学习内容: 1.变频概述; 2.电力电子器件; 3.变频技术; 4.变频器的分类及选择; 5.变频器的参数设置及功能选择 6.变频器的安装、接线、维护和保养; 7.变频技术的综合应用。
|
第五部分实施保障
1. 师资队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的专任教师不仅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还有10多年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派出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践”,还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本科老师及企业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保证我们的专业紧跟行业企业前进的步伐。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教师9人,校内专任教师5人,本科及企业兼职教师各2人,均有10多年企业实践经验。校内专任教师包括副教授2人,讲师3人,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4名教师具有10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1名教师具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5名教师均具备“双师双能型”素质和能力。电气自动化专业非常注重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外出交流。
序号 |
姓名 |
学历学位 |
职称 |
是否双师 |
1 |
戴丽莉 |
硕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是 |
2 |
张庆迎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是 |
3 |
肖艳辉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是 |
3 |
仲雪伟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是 |
4 |
王东丽 |
硕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是 |
5 |
周佳伟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是 |
2.教学设施
根据教学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配有校内实训室共3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共3个。
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根据师生的健康、安全要求和教学内容确定使用面积,采光、照明、卫生、消防等条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实训条件应满足学生静态实训4~5人/组,动态实训8~10人/组的基本技能实训的要求;并把企业的规范操作及理念引入到实训中来,充分体现规范性、标准性和示范性。
表5-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条件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面积 |
主要设备及工具 |
主要软件 |
功能 |
1 |
电机与拖动实验室 |
126m2 |
电机检修工技能实训装置5台,各种电机数20台 |
仿真教学系统 |
理实一体化上课、实训及社团活动 |
2 |
电气控制与PLC |
126m2 |
PLC35台及正反转等控制箱各20台 |
仿真教学系统 |
理实一体化上课、实训及社团活动 |
3 |
电工电子实验室 |
126m2 |
SKEET-30型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台16台 |
仿真教学系统 |
理实一体化上课、实训及社团活动 |
表5-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外实训条件
序号 |
校外实习基地名称 |
合作企业名称 |
用途 |
合作深度要求 |
1 |
海尔智家实习基地 |
海尔智家 |
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及就业 |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
2 |
龙腾光电实习基地 |
龙腾光电 |
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及就业 |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
3.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情况:教材选用国家和省两级规划教材目录中教材。同时也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特色鲜明的专业课校本教材、活页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情况:校图书馆以及学院阅览室都配备丰富的专业教材,中国知网也有大量的中外文专业相关文献。亦配有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制度、新法规、新业务、新产品、新做法的图书文献资料与电子杂志等,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
(3)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备情况:采用动画、微课、电子课件、虚拟仿真软件、自编特色讲义等数字化教学。鼓励教师使用“智慧职教”平台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课程资源。
4.教学方法
(1)采用任务或项目教学,按照任务实施讲授知识与技能,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结合“应用”需要组织内容;在任务或者项目实施中,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尽可能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的应用。
(2)灵活运行讲授法、小组现场教学、课堂讨论,做学合一及综合能力训练等教学方法,多采用图片、动画及虚拟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传统教学方法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率。
(4)演示和讲解法
借助实物来进行的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对具有很高的抽象程度和复杂性及表面不易看透的工作原理内容,通过实物、课件等一些辅助手段补充信息,通过感观刺激传递直观信息。
(5)案例教学法
案例学习,又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中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最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学习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6)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于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某个培训阶段,并且理解在这阶段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规则”。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教学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以及引导原则。
(7)师生互动的情境教学法
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探索知识,并开发潜能;课堂的结构是课堂与生产实践相融合,师生互相协作;学习方法是,学生征询、发现、探究、实习,教师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及个别差异,鼓励合作学习;师生角色是,教师作为知识的倡导者,学生透过实际的活动,积极自学并相互学习,把学习作为终生目标;评核方法是,以个人的表现、作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核的基础。
5. 学习评价
(1)对学生评价,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模式。淡化期末考试的比重,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职业资格鉴定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加大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出勤率、课堂表现、安全操作、作业、实训报告、团队合作、技能竞赛等,以此强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2)对教师评价,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其中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指出教师的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自评:教师对课程的整体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教师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其他组成员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建议。
6.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六部分 毕业要求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所学课程全部及格(合格),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43.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37学分、专业必修课87.5学分、专业限选课13学分、公共任选课6学分。